演员图片
小津安二郎
相关资讯
影评人谈电影修复:不可量产,事前研究应作足
《秋刀鱼之味》海报     12月12日是日本电影巨匠小津安二郎的110岁冥诞,同时也是他逝世50年的日子,他的遗作《秋刀鱼之味》数位修复版13日也正式在台湾上映。对于这部曾影响李安、侯孝贤、贾樟柯等名导的经典作品,记者特别邀请台湾影评人肥内分析数位修复版的优劣,借镜国外电影数位修复经验,以关照华语电影的数位修复发展。   色彩和影像矫正具优,翻译不合格       影评人肥内指出,《秋刀鱼之味》数位修复版和英国BFI版、美国Criterion版相比,颜色偏黄而非偏蓝,小津偏爱的红色也很突出。他认为以日本人的偏好来看,偏黄确实比较理想,加上参与修复的似乎包括当年的制片人山内静夫,因此肥内认为这个版本的颜色相对“靠谱”。配乐部分,肥内认为这个版本和过往版本相比临场感强烈,似乎是为配乐调的回音太多而导致,特别在乐曲与乐曲之间淡入、淡出或重叠时格外明显,感觉很奇妙但无碍欣赏。最可取的部分是片中河合向平山说媒的戏里,过往版本中会抖动的画面在这个修复版里终于获得解决。       然而肥内也指出这个版本的翻译不够精准,如片中父亲带大儿子幸一到酒吧时,老板娘问父亲说:“今天要放‘那个’吗?”正确的版本应是父亲回答:“嗯……不用了”,英文字幕也是“No, no today”。但这个版本的翻译却是“也是可以”,韵味完全不一样。肥内说:“这部片如此经典,而台湾懂日文的人随便路上一块招牌掉下砸死一打,怎么会翻不出好的、理想的字幕?这种需要花力气去感受的片,却被字幕搞砸了,能不生气吗?”   台湾数位修复品质有待加强       近年台湾也开始推动经典电影数位修复,然而成效却被许多人诟病。前阵子陈坤厚导演在金马影展看完《小毕的日子》中影修复版的首映后,大骂中影公司(台湾)不尊重原作,修复后的颜色和声音都太过粗糙尖锐。对于类似的批评声浪,肥内也有所耳闻,他强调:“修复不是量产的东西,而应case by case去做,甚至可能的话,还得frame by frame。”他以《秋刀鱼之味》这次的修复为例指出,若对照过往版本可注意到二者画幅不同,意味着这次的修复不是设定好一个参数之后,让软体跟机器跑,而是根据每个镜头强调的概念进行调整。这种敬业和研究精神值得华语电影学习。       肥内也进一步指出,好的电影数位修复应该在前期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。国外有许一些不错的数位修复电影,如电影《劳拉·蒙特斯》2008年的修复版除了颜色饱满之外,还把流通将近40年的版本做了补充,加入新的片段让影片更完整,甚至把原本只有单声道录音的原作修出立体声。英国MOC修复的《圣女贞德蒙难记》则还原了当时默片的放映速度,使影片的节奏更接近导演德莱叶拍摄的速度,让这部在情感上依赖缓慢节奏的电影透过更精准的速度呈现。然而在华语电影圈里,却还没有这样优秀的修复前例。       肥内认为,修复不应取巧,以胡金铨导演的作品来说,有些电影如《龙门客栈》,修复的价值其实有限,大可不必浪费资源,而应该挑难度高一点的作品如《侠女》。修复者甚至应该多做点功课,将1975年送戛纳电影节并得到技术贡献奖的版本挑出来修,而非使用现存的上下集。然而肥内失望地认为,这样的修复需要非常多的影史专业研究员投入,但台湾现阶段没有单位愿意使用这么多的资源在电影修复上。   观摩小津是美事,创作者应放下骄傲     对于这次台湾重新上映《秋刀鱼之味》,将《秋刀鱼之味》视为“最伟大电影”的肥内认为,重映若能逼被动的人上院线观摩、朝圣,一定是好事,否则台湾许多人成天拿小津安二郎的电影美学说事、大谈小津对台湾的影响,却没有真的看过他的电影,是很可怕的事情。不过肥内也失望地认为,现在很多华语电影创作者“一个比一个骄傲,谁管你是小津什么的……”他还指出华语创作者若持续秉持骄傲的创作态度,台湾无论播再多小津的电影,都不会对华语电影带来任何启示。
纪念小津安二郎去世50周年:银幕经典“五宗最”
纪念小津安二郎去世50周年     电影网专稿 维姆·文德斯曾说:“如果让我来定义电影为何发明,那是为了产生一部像小津安二郎那样的电影。”小津安二郎从1927年的《忏悔之刀》到1963年的《秋刀鱼之味》,共拍摄了54部作品,几乎每一部作品都会被后人津津乐道。小津安二郎有的是别人无法企及的执着,有的是后人很难模仿的简约姿态,有的是与常人不一般的细腻情感。我们应该庆幸有小津安二郎的出现,因为他独一无二,为电影而生。在这里,有一方圣土,有一座永无止境的宝藏。      今天是小津安二郎逝世50周年,同时也是他诞辰110周年纪念。在此之际,让我们一起重新瞻仰大师,回顾一幕幕的经典。 内容导读 小津安二郎的“物哀” 小津安二郎的“五宗最” 最凄然:《东京物语》 最苦涩:《秋刀鱼之味》 最温情:《晚春》 最幽默:《早安》 最静谧:《麦秋》 小津安二郎的“常青树” 永远的“父亲”:笠智众 永远的“女儿”:原节子 小津安二郎的“无” 下一页:小津安二郎的“物哀” 文/夏泽 >>查看全文 上一页12345...10下一页 [网]稿件,转载请注明来源。违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标签: 小津安二郎去世诞辰物哀东京物语 分享到:
小津安二郎只走自己路 曾道电影是以余味定输赢
小津安二郎 原标题:小津安二只走自己的路:电影以余味定输赢      今年是不折不扣的“小津年”,为纪念电影大师小津安二郎诞辰110周年,他的随笔集《我是开豆腐店的,我只做豆腐》唯一授权中译本近日面世。松竹电影公司也修复了一批小津的作品,《东京物语》《秋刀鱼之味》《彼岸花》在柏林、戛纳、威尼斯电影节上轮番登场,开幕在即的上海电影节还特地向大师致敬,举办小津安二郎影展。     尽管逝世已久,但小津的电影至今仍然受到广大影迷追捧,更深刻地影响了几代电影人。李安、贾樟柯、侯孝贤都是他的铁杆粉丝。岩井俊二拍过向小津致敬的《毛帽子》,山田洋次导演今年也向大师的代表作《东京物语》表示敬意,拍摄了新一代的《东京家族》。在《我是开豆腐店的,我只做豆腐》中,小津写下自己的人生、电影。拍电影40年,他只走自己的路,人生中的执著,天性中的悲悯,都在这数十年间煮成一锅好豆腐。  “不是头脑优秀,也不是才华受到赏识,只是托了咖喱饭的福。”     大概每个电影大师的人生从后往前看,都有点让人喷饭的传奇色彩。弗朗索瓦·特吕弗在成为导演前是电焊工,希区柯克曾是电讯公司的技术员,李安也曾赋闲在家6年,练就一身家庭煮夫的好手艺。相比前面几位大师,小津安二郎之前的职业还更“拿得出手”一点。     小津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,复读一年再次落第。想必父母为了这个“不争气”的小儿子操碎了心,为前途着想,让他安安分分找了份代课老师的工作。他去的是山村小学,学生后来回忆说,“当时老师教大家学习新潮的英文字母,还给我们弹曼陀林琴,是一位叫人难忘的老师。” 可是这份工作干了一年,他就匆匆赶回东京。就像在《我是开豆腐店的,我只做豆腐》一书中坦白的,小津 “大概讨厌读书”,估计教书对他来说很难受。回东京后托了一位租地给松竹公司的叔叔的福,得以进入当时著名的电影公司松竹,当了摄影部的助理。     但在那个时代,导演的饭碗一点都不受人待见,去拍电影就会被说成“沦落成那种货色”。小津的父母原本盼望他上大学,可他从小看电影成瘾,心里憋着一股“不读大学也能做出一番事业给你们瞧瞧”的劲儿,想当电影导演的心意坚定不移。但不知是认为自己的路别人很难复制,还是终于体谅了父母的心情,成名后,有后辈跑来询问想当导演该如何学习才好,他倒是一改我行我素的作风,说:“先做好学生的本分,读书为先,再来谈导演的修习。”     小津安二郎如愿以偿地进松竹后,当上导演的经过更是具有戏剧色彩。当年24岁的小津在大久保忠素手下做助理导演。一天拍摄工作拖得很晚,好不容易收工时早已又累又饿。他兴冲冲跑到食堂坐下,眼巴巴看着热腾腾的咖喱饭从餐桌那头按顺序发过来,就要发到他时,却给了一位刚进来的导演。小津气得大吼:“按顺序!”马上有人说:“助导的往后挪!”小津一听,起身就要揍人,结果被人拉住。但他还是继续怒吼:“快点上饭,按顺序!”当然,他还是吃到了一盘分量十足的咖喱饭。     “咖喱饭事件”传开,制片厂厂长城户四郎觉得很有趣,就叫他拍部片子看看,便诞生了他的处女作《忏悔之刃》。小津后来有些不好意思地说:“不是头脑优秀,也不是才华受到赏识,只是托了咖喱饭的福。”但是天上砸下一盘咖喱饭,也不是人人都接得住啊。 下一页:“我是开豆腐店的,做豆腐的人去做咖喱饭或炸猪排,不可能好吃。”
友情链接
查看更多
天狼影院
极速影院
神马影院
星空影院
天狼影院
飘花影院
天天影院
网址导航
网站地图

4影院2:yellow在线资源电影天堂网影视大全上万部免费电影迅雷下载、热播电视剧、人气综艺节目、经典动漫等影视资源,给您带来最新、最热门、最好看的高清在线视频,找电影就来小花影视。最好的电影天堂在线观看,分享最新电影,高清电影、综艺、动漫、电视剧等在线播放!

RSS订阅  百度蜘蛛  谷歌地图  神马爬虫  搜狗蜘蛛  奇虎地图  必应爬虫